《图鉴世界的武器装备》 作者:次元军事 版本:中信编辑组 |国防工业出版社2025年9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被推到前线。随着新型武器不断涌现,战场节奏急剧加快,传统的骑兵侦察、马背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无法跟上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刻将这架初出茅庐的飞机推向了最前沿,成为各国竞相采用的新“天空之眼”。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飞机看起来像由木头和织物制成的“空中三轮车”。当时的发动机非常弱,无法飞得高或快。为了使其在空中更加稳定,设计师想出了如何在机身上添加更多机翼的方法。于是,双翼机甚至三翼机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导款式。德国鸽子侦察机。插图摘自《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速度只有每小时100公里左右,驾驶舱是开放的。飞行员和观察员一字排开,戴着飞行帽和护目镜,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冒险”。最初,这些飞机仅用于侦察,没有配备武器。当交战各方在空中相遇时,他们有时会互相问候,甚至不进行枪战。然而,和平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飞行员之间的枪支交流导致了轻机枪和飞机上炸弹的引入,从而导致了第一次“空战”和“轰炸袭击”的出现。起初,在飞机上安装机枪是极其危险的。螺旋桨位于飞机机头的正前方,因此如果您直接在其前方射击,子弹可能会击中螺旋桨并导致您坠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国工程师想出了一款SIM卡1915 年,解决方案得到了解决。螺旋桨叶片上固定了一块钢板。当子弹击中您时,它会“弹跳”或“偏转”。这并不完美,但我仍然设法战斗。后来德国人俘获了这样改装的法国战斗机,并开发出了更先进的技术:同步协调器。这套位置让机枪只有在螺旋桨叶片旋转到不挡住枪口的程度时才能开火,实现了精确调节,使“子弹穿过螺旋桨中的缝隙”。德国首先将这项技术应用在其E系列“福克”单翼战斗机上。配备同步火力系统的德国飞机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盟军战机纷纷被击落。飞行员们不情愿地将这段时期称为“福克灾难”。造成福克灾难的福克E单翼战斗机。来自《世界武器装备图鉴》的插图 战斗机成为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艺品模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机工业迅速发展并逐步投入实践。然而,当战争结束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航空工业并没有迅速发展。二战初期,许多古老的木制双翼飞机和飞机仍然存在。然而,二战爆发以来,参战国加速了军备竞赛。受战争启发的飞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航空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战期间飞机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从一战的多翼飞机到单翼飞机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多翼飞机主要是因为飞机发动机动力不够,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加机翼来增加升力,但代价是阻力更大、速度更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发动机的重大进步使得单个机翼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因此,军用飞机越来越多y 采用单翼制造,大大提高了其灵活性、速度和升限。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以来,木材和帆布一直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空战日益激烈,飞机必须飞得越来越快,并承受剧烈旋转带来的巨大过载。各国开始寻找比木材更坚固、更轻的金属材料。此后,铝合金成为飞机制造的主要材料。螺旋桨飞机使用活塞发动机旋转螺旋桨并产生牵引力来推动飞机前进。但其速度受到螺旋桨速度上限的限制。相比之下,喷气式飞机的喷气发动机燃烧燃料以达到高速。它可以产生气流并产生更大的推力,使飞机飞得更快。因此,喷气式飞机在高速飞行时比螺旋桨飞机更有优势。世界大战期间二、德国Me-262的推出标志着航空业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在军舰上安装飞机的想法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诞生。专用航空母舰和专用舰载机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和1930年代。舰载机彻底结束了传统海战靠舰炮决定胜负的时代。二战中,仅舰载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就能够击沉重达数万吨的重装甲战列舰。舰载机也成为最重要的海军武器。随着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执行作战任务时防止敌机空袭并保护飞机本身已成为战斗机发展的重要问题。配备机枪和航空炮的战斗机不仅可以摧毁敌方轰炸机,还可以保护你自己的轰炸机免受威胁。它还可以执行某些地面支援任务。战斗机也成为二战期间最重要的飞机类型之一。战略轰炸理论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空军理论家朱利奥·杜的《空中指挥》一书中。是对敌方城市进行大规模狂轰滥炸,削弱敌方工业实力、士气和军事力量的攻击方式。由于轰炸机的迅速发展,这种战术在二战期间被广泛使用。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袭击,由于缺乏准确的攻击手段,常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B-29 轰炸机的分解图。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插画 二战后,喷气式飞机的时代逐渐开始。二战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开始研发新一代军用飞机,特别是意大利航空的喷气式飞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战胜国在德国占领区采用各种方式集结军事技术人员,获取德国喷气式飞机研制的技术数据。喷气式飞机技术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喷气式飞机时代逐渐开始。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战斗机逐渐成熟并取代了螺旋桨战斗机。早期战斗机大多采用全机身金属实体、后掠翼设计并由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他们携带的主要武器是机枪、航炮、火箭和瞄准镜。后来,它又配备了简单的雷达。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超音速战斗机开始出现。米格21战斗机。摘自《世界武器装备图解》的插图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战斗机设计不断发展。它是ch其特点是采用小展弦比薄翼、后掠翼、三角翼、可变后掠翼等设计。搭载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追求高空高速,配备雷达火控系统。某些型号可以使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这一时期的典型飞机包括 F-4 幻影、米格 21 和幻影 III。二战后,核武器的迅速发展和扩张给世界蒙上了阴影。由于机场不太可能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因此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开发短程垂直起降飞机,这些飞机可以在不依赖机场完整跑道的情况下起飞。苏联和美国也研制了自己的短程垂直起降战斗机,包括Yak-38、Yak-141和F-35B。但由于飞机结构复杂、重量大ft,其性能往往不如同类飞机。 1960年,英国霍克P.1127垂直起降飞机完成首次试飞。英国人据此开发了鹞式战斗机,这是一种不需要机场设施就能起降的战斗机。后来“鹞”战斗机也被搬到了航母上,成为舰载机。在洲际导弹尚未成熟的时期,核武器国家开始研制既能携带常规武器又能携带战术/战略核武器、能够突破敌方防空系统的新型轰炸机,以便远距离运输核武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了XB-70“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该机能够在2万多米的高度以三倍音速飞行,性能可以胜过当时所有苏联防空武器。然而,由于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和导弹武器的发展,该型轰炸机最终被取消。 1970年代 2000年代,美国开发了B-1B枪骑兵超音速轰炸机作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以取代过时的B-52轰炸机。随着战局的变化,美国设计了具有科幻风格和隐身能力的B-2“幻影”战略轰炸机。然而,直到今天,仍有大量 B-1B 和 B-52 轰炸机在美军服役。随着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传统的战斗机和防空武器系统已经无法拦截这种新的威胁。为了有效拦截敌方战略轰炸机,美国和苏联开始研制具有强大高空高速性能的拦截机。与传统战斗机相比,拦截机机动性较差,重量较重,但具有充足的动力和坚固的机身结构,并且它们的空对空导弹飞行速度是S的两倍甚至三倍。它们的飞行高度可达数万米,用于拦截高速轰炸机。但由于过于注重高空、高速性能,拦截机通用性极低,成本较高,缺乏实用性。随着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很多战斗机开始具备强大的高空高速能力。此外,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正逐渐被洲际导弹取代。专用拦截器已变得极为罕见。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苏联等国开始列装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这个时期的战斗机开始更加注重机动性。采用流线型设计,采用先进设计,如板条翼、前缘襟翼和翼缘埃拉格融合。该机采用复合材料制成,配备涡扇发动机、电传操纵系统,并配备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全天候火控系统。机载武器包括近程格斗导弹、中程雷达制导导弹等,主要代表机种有F-15“鹰”、F-16“战隼”、米格29、苏27、幻影2000、歼10等。现代战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能力更加强大的新一代隐形战机开始服役。主要代表机种有F-22、F-35、歼20、苏57等。隐形战斗机具有强大的电磁力。它不仅具有隐身能力,其飞行性能也超越了以往的战斗机。但五代机成本较高,难以完全替代传统四代机hters。关于战斗机的一代,不同国家研制的战斗机不同,标准也不同。现代战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战能力,可以与无人机并肩作战。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也已提出,目前已进入试飞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更加智能、更加计算机化、隐身能力得到提高的战斗机。进入21世纪,一些航空强国开始对下一代先进战斗机——第六代战斗机进行论证和研究,并在2020年代开始制造飞机样机并试飞。与前几代隐形战机相比,六代战机的研发重点已从超机动性转向更广泛的任务目标。目前,六代机尚无明确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六代战机应该具备更强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作战能力,更强的超空目视作战能力,更灵活地执行有人/无人作战任务,甚至还具备一定的亚轨道飞行/太空作战能力。想象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图自《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虽然第六代战斗机还处于论证、研发、原型机阶段,但各国对于第六代战斗机必须具备的性能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与已经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相比,第六代战斗机将具有改进的隐身性能、增强的飞行能力和更高的计算机化水平。它不仅可以高效执行各种作战任务,还具有指挥协调无人机的能力实现有人与无人作战模式的灵活切换。同时,第六代战斗机预计将携带更强大的武器和更大的有效载荷。它具有携带更多导弹和定向能武器的能力,可以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进行高度智能的空战。为了实现更强大的飞行性能和隐身性,第六代战斗机的外观与以往的战斗机有明显不同。通常为无尾垂直尾翼设计或带有飞翼或箭头形设计的可变尾翼设计。六代战机相比五代战机的尺寸也显着增大,使其能够携带更强大的发动机和更多的航空设备。其弹舱也将比第五代战斗机更大,使其能够在空中携带更多武器。此外,第六代飞机将更加注重其在空中保持飞行的能力。长时间作战,使他们能够进行远程打击,突破敌方防空系统,或执行长期作战任务,支援战区的友军。进入21世纪,各大航空强国都启动了各自的第六代战斗机研究计划。美国空军和海军分别启动了NGAD和F/A-XX计划,俄罗斯启动了su PAK-DP计划。其他国家也开始合作。英国、瑞典、意大利和日本正在开发第六代风暴战斗机,而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正在规划未来作战空中系统(FCAS)。六代战机技术难度极大,研发成本高昂,是只有少数国家才能购买的先进武器。即使日本是军事强国,六代机仍然会被用作空军部队与其他战斗机协同执行作战任务的尖刀,短时间内不可能取代现有的五代机、四代机。本文摘自《世界各地武器装备图解知识》,文中使用的所有插图均取自本书。经出版商许可出版。原作者 / 摘自军用飞机 / 何野 编辑 / 张进 编辑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