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秦斌)10月18日下午,第二届全国非小说类大赛“工人杯”颁奖典礼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影视演员高圆圆回到母校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颁奖典礼现场。图片提供:受访者 据了解,第二届全国非小说类竞赛“工人杯”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会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会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大赛于2025年7月11日开始,评选期间,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宣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1所高校的学生提交了111件作品y。经过初审和终审,共有44件作品获奖。其中,讲述一位从事姑息治疗领域的医务社工的故事的《医务社工:生死共鸣》获得了文字类第一名。通过工作,她关心危重病人及其家人,减轻他们身心上的痛苦。短视频类获奖作品《人民调解员》不仅展现了社区调解员的工作,也展现了专业人士的自我意识。 “让我们用我们的笔、眼镜和表演,照亮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放大那些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价值,牢牢维护劳动者的尊严。”高远根在致辞中表示,很荣幸受邀领奖。 “和我们一起见证那些记录时代脉搏、诠释世俗的文字,从耳边升起高元源氏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表示:“劳动者是我们社会的基础,是推动历史的伟大力量。”他们的欢笑与泪水,他们的艰难与坚守,他们的平凡与伟大,值得被记录和传播。非小说写作需要创作者全心投入生活深处,抢救简单、辉煌的事物。 人性的光辉。你们所做的事情是真正庄严而神圣的工作。”作为演员,高圆圆认为艺术创作和非虚构写作在精神内核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有一点。 “一切我们都试图通过某个‘人’来表达当时的风格。你用笔,我们用诠释。共同的目标是实现现实、传递温暖、引发思考。”高源根在演讲最后表示,工人们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城市文明的守护者、家庭希望的承载者。他们的故事是时代生动的注脚,是民族精神的质朴体现。 “聆听他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就是把握我们时代的脉搏。” “让我们用我们的笔、我们的眼镜、用我们的表演,照亮那些被遗弃的角落,放大那些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真正让工作的价值被感受到,让劳动者的尊严坚定而高远。”编辑刘谦、校对陆谦